第202章 石勒王弥,宿命相逢(下)

混元大罗金熊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迷楼 www.shumi.la,最快更新残晋最新章节!

    “君侯,您的剑和衣服。”毛腾还在睡着,窗外就有僮仆敲门说道。

    毛腾起身一愣,打开房门问道:“王大小姐她们走了?”

    僮仆道:“还没到辰时,她们就走了。家主为防万一,专门派了十几个人护送呢。衣服和剑一直挂在门上,小的帮您取下来了。”

    毛腾接过剑,一把披上了外衫,只觉得衣衫上还微微透着一股香气。僮仆说道:“家主被张公唤去宫中论事了,说是昨夜大火,武库烧死了几十个守卫,受伤的不计其数。能用两百万人的武备也烧光了,好多累代的宝物,像汉高帝斩蛇之剑、王莽头颅、孔子屐都在大火中焚毁了。家主让小人转告一声,说不能送君侯了,还望恕罪。”

    毛腾吃了一惊,足够两百万人的武备就这样没了,烧死的只有几十人,那武库那么大就只有几百人守卫了,哪里守得过来?也难怪那些放火的贼人会那样毫无忌惮了。要是人手多些,只怕火不但烧不起来,放火的贼人也会被尽数擒获,只可惜啊!作为一个开国不到五十年的新兴王朝,居然这么松弛糜烂,也难怪短命了。

    “君侯!”僮仆看到毛腾若有所思地沉滞着,连忙又问了一声。

    “无妨无妨,多谢安丰侯款待了。”毛腾说罢,这就离去了。

    王戎已经急匆匆赶往宫中,中书监张华、中书令陈准以及众侍中都已经来了,却独独不见贾后。张华看到中枢众臣齐聚。终于说道:“这次武库失火,事态极为严重。足用两百万人的武备尽数焚毁,汉高帝斩蛇剑、新莽头、孔子屐等珍稀奇宝也化为乌有。是建国以来最大的天灾,我等中枢要臣,只怕要辞职以谢社稷了。”

    中书令陈准道:“天灾也好,**也罢。事已至此,张公莫要自责。天人感应之说本是虚无缥缈之言。我等社稷之臣,只管人事安危,岂能左右上天?如今武库焚毁。京师宿卫无换用之器,当调度州郡武备以充实武库才是,问纠之事。还是等上面的意思吧。”

    冠军侯郭彰却道:“不就烧了些武器,人又没死多少。各州郡武库调配一些也足用了,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如今太平盛世,又不是战乱年月。上天烧了武库,倒是消弭兵灾的好兆头呢。”

    贾模叹口气道:“只是先帝当初因天下太平,海内无战事。收缴天下兵器,裁撤多数州郡兵。京师武库内的兵器铠甲,都是精良之器,岂非州郡武备可比。就像万钧神弩、柘木马槊、犀皮良铠等等器具都不是州郡所能持有的。倘若此事有大乱发生,只怕武备也消耗不起。如今气候渐寒。犀牛也日渐稀少,上古时最常见的铠甲如今也成了稀有之物,武库的犀皮铠足有十万具如今也都化为乌有,可从州郡抽调,安能再恢复昨日之盛?”

    郭彰嘿嘿笑道:“如今有铁甲防身。犀牛皮那种东西早该淘汰了。原先铁甲只能防护前胸后背的裲裆铠,如今却有了能防护上臂的袖筒铠,配上护腕和护腿,再加上马铠几乎就是铁打的一身。我朝武备之盛远迈汉魏,没了可以再造。犀牛不好找,铁矿还怕挖光吗?思范(贾模字思范)啊。我看你是杞人忧天了。”

    张华看到贾党最核心的二人都有分歧,却没有再行问责的意思,于是就道:“那就如此,启禀上裁。从邺城、长安、襄阳、许昌等地多调,其他大州均调。调够京师三十六军的常用武备,另外再督促少府在各处的工官,加大武备产量,以防万一之变。”

    这时候贾后已经从后殿出了来,笑道:“张公所言极是。不过天灾罢了,明年上元节就禁了武库周围的灯火。听说张公封锁各门,还抓了不少可疑人等,可有是**的嫌疑?”

    张华说道:“目前正在调查,可是京城的士族纷纷到狱中要人,因此也放了不少,如今调查也甚是困难。如果有真凶的话,只怕早就被人保走了。”

    “唉,谁会有那么大的胆子,烧朝廷的武库?呵呵,张公倘若审理不出来,杀几个可疑的,其他人放了便是。如今烧的也都烧了,损失也难以挽回,其他的事情就不要多管了。”贾后嘿嘿一笑,心里却想的是,宿卫军中有不少忠于太子的武吏,倘若有变岂不麻烦,可这一次武库烧个精光,看他们还敢轻举妄动不?

    王戎忽然想起毛腾说过有烧武库贼人之类的话,暗想自己住宅里武库不远,可要推脱整齐才是,于是说道:“皇后此举甚是,上元节本来灯火繁多,难免会有火烛之祸。武库又堆积了大量木炭,再加上那些武器常年未用,早已像干柴一般,还不一点就着。依老夫之见,以后武库令要和少府的工官分开,少府铸造武器但不能存放在场里,必须待会武库,而武库周围不得再设工官督造武器。方才能免于火灾。”

    贾后点头道:“安丰侯说的不错,明日朝议就这样说吧。不要向天子过问太多,只要按照原话提出,我叫他自然应允便是。至于问责之事,去年大风刮落了宫室的瓦片已经免了太常荀寓,年初他又返任。暂时就走个过场,让他再下一次牢房,过几天放出来继续返任算了。免得有人再非议朝政,说大臣无责。至于你们这些中枢的大臣,就算了。反正你们有没有祭祀的责任。”

    这个倒霉的荀寓,正是三国名臣荀彧的孙子,是荀彧次子早卒的御史中丞荀俣之子。颍川荀氏本是后汉望族,历经数代,依然是晋朝的高门,只是权势大不如前了。

    “谨遵懿旨。”众中枢大臣齐声道。

    “还有,以后中枢议事,倘若高密王能来就让他来吧。毕竟他是太尉录尚书事,尚书台也不能让他坐空位啊。司空下邳王如今病重,司空的位置只怕不日之后也就空出来了。张公德高望重,执掌朝政毕竟也要有个高位以安抚众人,如果下邳王薨亡,张公就接任司空,中书监照领吧。”贾后又补充了一句。

    “多谢皇后!”张华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