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中原大战 故技重施(二)

深蓝2000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迷楼 www.shumi.la,最快更新1926之崛起最新章节!

    6月13日,李石曾偕同已被南京政府委任为青岛市长的张学良的亲信胡若愚赴上海。与宋子文讨论奉票问题。张学良在东北发行纸币出了点问题,自中东路事件以来,奉票即面临通货膨胀问题。

    张学良派胡若愚到上海就是要钱,理由是“虽自1929年开始发行补助奉票的“现大洋票”,但财政金融仍有匮乏之虞。南京中央答应汇送开拔费用,并协助解决奉票金融问题,对东北财政及开发东北富源,实有莫大助益。需要中央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开口就是2000万。”

    财政部长宋子文这段时间因为财政充盈,军费的事情并不担心,可是熟悉金融的他认为东北并不需要这笔钱,东北自己完全有能力解决,可是不给又怕影响蒋介石的计划,犹豫了半天还是发电向还在前线的蒋介石请示。

    蒋介石立刻复电给宋子文,并且电文十分简单,只是告诉宋子文,不但要答应给,还要多给,就定为2500万,不过这笔钱可不是现在就给,要等东北军出关协助中央军平叛后才给。

    如果仅仅是掏些钱。蒋介石还不在乎,虽然财政不是很宽裕,可是这几千万他还是承受得起的。可是,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情可就不是钱的问题了,这是一个让张学良很没面子也十分震怒的事情。

    那就是马廷福事件。马廷福为东北军于学忠部驻山海关的一个旅长,阴图协同团长孟百孚、安福魁,出兵袭击平、津,依附蒋介石,事为于学忠所发觉,遂于山海关、北戴河二处分别予以逮捕。据调查马廷福等之异动,系受南京军事参议院参议陶敦礼贿买,陶以给予200万元、马部扩编为3个师、马廷福升任军长等条件,诱使马旅入关助蒋。

    因陶敦礼与南京代表方本仁同乡,又曾任职何成浚部,故平、津及上海等地均流传“马廷福事件”完全由蒋介石所主使,并且认为此一事件将导致蒋介石也张学良正式决裂,东北必定加入讨蒋行列。

    蒋介石于《日记》上也曾感叹:“奉张反叛之心渐见矣!北方军阀政客,其不欲使国家统一,而割据自私之心,传统相承,不能破除。此我中华之所不能立国于今世,而为帝国主义所陵侮不已也。呜呼!”

    原本较倾向南京政府的张学良,因“马廷福事件”而态度似乎有所转变,相继与北方代表贾景德、薛笃弼、郭泰祺、傅作义、覃振、陈公博等人会晤商讨时局。据覃振等向记者谈话指出:张学良认为北方主张,公正光明,对组织政府决不反对,对南京则因“马廷福事件”而增加恶感。

    实际张学良对北方组织政府的态度仍不明确。不过因此一事件而对南方有所怨言,几乎改变初衷。

    张学良曾致电何成浚:“陶敦礼去年曾来奉一次,今年被晋方逐出北京,来奉居住,弟以宽大待人并无歧视。讵近日行甚密,往来于榆关、北戴河之间,煽惑军队,意有所图。东北向为整个的,虽有一二人被其诱惑,即经发觉。据耀庭言,我兄曾有电来,不准陶在此有所作用,足证远见。现已将陶敦礼逮捕,正在审讯,特电奉告。”语气虽平和,仍指陶与何有关系。

    为避免张学良有所芥蒂,蒋介石除亲电张学良解释:“中极望孝侯参加讨逆,惟必以秉承兄命为先;对背孝侯而向其所部运动,非极愚妄者,决不出此想,高明必能洞察也。”。也让何成浚、吴铁城、方本仁、张群等人,切实向张学良说明真相。为了表示诚意,再次开出大价码,表示只要张学良率兵入关,黄河以北军民两政统交张学良管辖。

    这样的大手笔再次打动了张学良,犹豫了两天后,张学良提出,只要中央军重新夺回济南,他就好说服东北军内反对出兵的元老们。

    为了尽快促使张学良出兵,蒋介石立刻指示参谋部以最快的速度制定夺回济南的作战计划。

    中央军一展开大规模调动,阎锡山立刻就发现了,他也深深地感觉到了这种压力,为了挫败蒋介石的阴谋,也为了尽快打破僵局,阎锡山不再顾忌防范宋哲武力量的壮大,决定动用宋哲武这只保留了充足战力的部队。

    接到阎锡山要他出兵的命令,宋哲武十分兴奋,阎锡山要他派出不低于三个军的部队,加入津浦路战场,迅速解决以韩复榘为首的山东地区的中央军,迫使陇海路的中央军退守徐州,然后以宋哲武和陇海路的部队联合包围解决徐州的中央军。

    对于阎锡山的方案,冯玉祥并不满意,他明白这是阎锡山要抢先夺取南京,在政治上在夺取一个高分,借此好问鼎最高权力。

    原本因为已经回国的汪精卫和阎锡山在北平组建北方新政府,冯玉祥就很不满意。新政府里的关键职位被汪精卫的改组派、西山会议派和阎锡山的晋绥军系几乎瓜分一空,只是象征性地给他的西北军和李宗仁的桂系留下一些不重要的职位,这让冯玉祥即很无奈。也很生气。如果再让阎锡山先进入南京,他可有些不甘心。

    在和鹿鈡麟等心腹将领商议后,冯玉祥第一次来到宋哲武的司令部,和宋哲武商议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在冯玉祥表明他的态度后,宋哲武很高兴,阎锡山要他的部队加入津浦路战场,这很不利于他的计划,一旦他开始夺取山西,在津浦路的部队必定受到晋绥军的围攻,这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在宋哲武“虚心”和冯玉祥商议后,决定由两人联名向阎锡山建议,宋哲武的三个军不加入津浦路战场,津浦路和陇海路现在中央军重兵云集,即使宋哲武的部队投入战场,也必定是一场恶战,即使取胜,双方损失都不会小。不如把宋哲武的这部分部队投在平汉线,击破平汉路的三十来万杂牌中央军很容易,这样既可以迅速夺下华中地区,也可以和李宗仁的部队汇合后,迅速平定华中和南方地区,进而沿江而下攻击南京。

    阎锡山很快回电表示同意,不过阎锡山对冯玉祥和宋哲武的计划提出了一些修改。阎锡山要求宋哲武的三个军在配合平汉线的以西北军为首的反蒋联军击溃何成浚的第三军团后。不要参与进攻武汉的军事行动,而是立刻沿长江北岸东进,逼迫陇海路的中央军退守徐州,然后仍然汇合陇海路的反蒋联军会攻徐州。同时,阎锡山要宋哲武留在涞源的其它部队要加紧整训,随时做好出兵北平方向的准备。

    虽然阎锡山的这个计划并没有什么不妥,打垮了平汉线和陇海线这两路中央军,在军事上就可以说奠定了胜局。只是阎锡山仍然是留有私心的,是在为他和他的嫡系晋绥军做打算。

    阎锡山认为,中央军的平汉线防线如果崩溃,何成浚必然会带着他的残兵败将推至汉口。坐阵武汉的何应钦已经打败了李宗仁,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必然会调集湖南湖北的部队汇集武汉和何成浚的残兵加到一起守卫武汉,而且还有中央军的舰队协防,那可不是冯玉祥能轻易对付得了的。最少冯玉祥想要过江,短时间内是不太可能的。冯玉祥除了占据鄂北,实际战果并不大。

    而让宋哲武离开冯玉祥沿江东进,不仅可以削弱冯玉祥进攻武汉的力量,还可以肯定会迫使陇海线的中央军退守徐州。这样一来,山东的韩复榘即使不投降,也必然南撤,徐州的中央军就会成为孤军,败亡是早晚的事情,他甚至可以不等解决了徐州的中央军,就可以挥兵浦口,兵指南京。

    那时,蒋介石必然会使四面楚歌,受到党内的巨大压力,下野是一定的,他阎锡山很可能兵不血刃地就会进入南京,进而他的晋绥军占领富庶的江浙地区。

    只是这个计划不仅没有考虑冯玉祥,甚至也算计了宋哲武。宋哲武如果真的击破何成浚的部队,在沿江东进,蒋介石必然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利用他在长江上的交通便利,连番派出部队截击。而宋哲武也必定叠经苦战,等他打到了徐州,部队一定元气大伤,急需整补了,根本就无力和他一道南下浦口,宋哲武实际得到的“东西”也会很少。

    阎锡山的目的不仅宋哲武清楚,冯玉祥也同样看得明白。不过冯玉祥对于阎锡山的算计很是不屑,甚至他还有些高兴。在他看来,只要宋哲武能帮他击溃何成浚指挥的这些杂牌中央军,这些杂牌军就会有相当一部分转而投靠他冯玉祥,他的实力立时就会大涨,打过长江去根本不是问题。宋哲武的部队一走。华中数省可就全在他的西北军控制之下,有了湖北湖南这两个财粮大省,他也就再也不用仰人鼻息了。

    而且,他还可以乘势整合四川的乱局,在联合李宗仁,南取广东、福建,大半个中国可就全在他的掌握之中,阎锡山即使占据了最高权力,早晚也还得乖乖地交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