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浅析网络文学对影视创作的渗透和影响

厉震林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迷楼 www.shumi.la,最快更新网络母题: 戏剧影视文学的网络小说改编研究最新章节!

    一、网络文学蹿红影视产业的社会成因

    被誉为当下都市白领女性职场宝典的《杜拉拉升职记》,讲述了都市女白领杜拉拉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外企职员,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顺利地成长为世界五百强企业高管的故事。单从“成功”故事和“进取”人物的设置而言,这个故事原本没有特别之处,但是,它却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形成了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社会文化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成因所在。

    1.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技术的变革带来以网络为媒介的文化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巨大变革。如今,随着手机等便携网络媒介的发展和成熟,使得以网络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具有了网络的特质。网络文学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艺术形式。“网络文学是一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它是伴随着现代高科技、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Internet的无限延伸创造了肥沃的土壤,大众化的自由创作空间使天地更为广阔。没有了印刷、纸张的繁琐,跳过了出版社、书商的层层限制,无数人执起了笔,一篇源自于平凡人手下的文章可以瞬间走进千家万户”。曾在跨国企业任职的李可,在业余时间撰写的文章通过网络这一媒介的传播短时间内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题材内容紧贴社会现实,进而跨界到戏剧界、影视界,并在话剧、音乐剧、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合力之下,进入大众的视野,旋即成为“公共话题”,甚至掀起“杜拉拉品牌”风潮。所有这些,都与网络媒介迅速有效的传播不可分割。

    2.具备适宜发展的社会土壤

    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我国当下已经具备了“杜拉拉们”成长的土壤。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杜拉拉”为代表的普通人、小人物,在自己的努力奋斗之下,有了成长、成功的可能。

    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和发展是有其存在的社会土壤的。早在十年前,以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为开端的网络文学一炮打红,紧接着出现了安妮宝贝《告别薇安》、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陆幼青《死亡日记》等,但是,随着网络文学进入人们视野的加速,公众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进行比较,发现网络文学并不能与传统文学相媲美,甚至称网络文学为“垃圾文学”,网络文学旋而从红极一时的巅峰陷入深谷。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文学自身质量的提升以及人们对网络文学的重新认识,认为“网络文学就像马路边的一块黑板,谁都可以在上面涂鸦”。网络文学重新获得了生机,并且在与影视传媒结缘互渗影响的过程中,迅速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之中。

    以《杜拉拉升职记》为代表的文学创作从最初的2000字的网络文学发展到2011年10月1日为止的四部小说,即2007年的《杜拉拉升职记1》,2008年12月的《杜拉拉2:华年似水》,2010年5月1日的《杜拉拉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2011年10月1日的《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将小说的作者李可推为中国的“J·K·罗琳”,与表现虚幻世界的《哈利·波特》不同的是,李可创作的《杜拉拉升职记》被人们视为“职场宝典”。

    3.职业女性对“事业成功”的内心诉求

    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中,人们向往成功,相信“成功学”的力量,而杜拉拉恰恰为追求成功的人们,尤其是日益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职业女性们树立了“成功的典型”。杜拉拉从一个不起眼的世界五百强跨国公司的小职员,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顺利地成长为公司高管,这种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获得的“成功”为社会中大多数的普通女性所喜爱。这也是为什么《杜拉拉升职记》能够从网络小说跨界到戏剧界、影视界的原因之一。而“杜拉拉”显然成为我国都市女白领形象的代表。越来越多的都市女白领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和骨干,她们在职场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杜拉拉是典型的关注自身、热爱生活的中产阶级代表。她没有背景,受过较好的教育,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在“杜拉拉”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在国际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都市女白领真实的生存现状。杜拉拉的成长经历恰恰代表了在国际化经济背景之下,我国都市女白领,尤其是既对事业有所追求又热爱生活和生命的都市女白领们的成长成功经历。在杜拉拉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她的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还有她对自身需求的认识和对生活的真诚,她不是传说中贬义的“白骨精”,也不是所谓的“圣女”,在事业有成的同时,她也获得了幸福美满的爱情,在她身上我们始终看到的是一个可爱的热爱生活的人。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成为“剩女”、“圣女”,她们经济上的独立自主为她们追求理想中的生活提供了可靠的支持,但是,社会是由单个的家庭组织起来的,职业女性在将生活的重点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转移到的职场“工作”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传统意义上女性的温柔,而成为近乎中性或偏男性化的人。这种变化体现在不能够较好的平衡事业和家庭。而杜拉拉能够很好地权衡事业、爱情、家庭,在事业有成的同时,收获爱情甚至婚姻。这种相对理想化的典型确实代表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当下都市女白领的理想,也是当下都市女白领梦寐以求的理想状态。

    二、网络文学对影视产业的渗透和影响

    《杜拉拉升职记》自2007年风靡网络并出版图书以来,一直受到戏剧界、影视界的热切关注。仅从一组数据中可以窥见:“2008年1月,卓越网图书排行榜小说类第一名;2008年2月,上海文广高价竞得《杜拉拉升职记》电视剧改编权;2008年4月2日~2008年5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倾情制作同名广播剧;2008年7月4日,《杜拉拉升职记》坐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8年7月,上海、浙江、广东三地话剧改编权同期售出;2009年4月何念导演、姚晨主演的话剧《杜拉拉升职记》在上海公演;2010年4月15日,徐静蕾导演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首映;2010年,陈铭章导演、王珞丹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杜拉拉升职记》在荧屏播映;2012年3月14日,由张峰导演、谢楠主演的网络剧版《杜拉拉升职记》在新浪视频等网络媒体中播放。”历时五年,《杜拉拉升职记》从名不见经传的网络小说风靡到包括广播剧、话剧、音乐剧、电影、电视剧以及网络剧多种艺术呈现方式,已然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在此过程中,恰恰凸显出了网络文学对电影产业的渗透和影响。

    1.网络文学对电影创作的渗透和影响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的电影票房在节节攀升,但是真正紧贴社会现实、打动人心、鼓舞人心的好电影却不多见。2010年,徐静蕾导演了根据李可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像一股春风,催醒了我国略显僵化的电影产业。

    在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导演徐静蕾重点抓住了“爱情”这条主线。整部电影无论从情节走向的设置,还是人物关系的设计,始终围绕着“爱情”展开,而事业、工作成了爱情的背景。相比之下,爱情的线索被提升到了主线的位置。尽管小说版《杜拉拉升职记》的主线是事业上的成功,而爱情是副线,但是,为了适应社会现实的变化,导演根据实际情况做了调整,将“爱情”这一线索的地位提升。

    自从2010年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中华丽地展现当下白领们的爱情神话以来,催生出了展现当下都市爱情生活的电影:《LOVE》、《失恋33天》。通过电影,人们既加深了对爱情的认识,也体会到工作和爱情、婚姻之间平衡的重要性。可以说,2010年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的成功,归根结蒂是网络文学版《杜拉拉升职记》为电影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电影制作之前,大众已经通过网络文学对《杜拉拉升职记》有了认识,在得知有电影改编的时候已经对其有所期待。这恰恰成了电影宣传的助力,增强了电影的宣传力度,促进了电影票房艺术双层面的成功。

    2.网络文学对电视剧创作的渗透和影响

    近几年来,电视剧创作在网络文学的影响下创作出了诸如《宫》、《步步惊心》等多部采用穿越风格,反映后宫生活的古装剧,相比之下,真正反映当下社会现实的电视剧非常少。在网络文学《杜拉拉升职记》的影响下,创作出了多部以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为代表的真切反映都市白领女性的情感、工作经历的电视剧。

    与电影以表现“爱情”为主线不同的是,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更多的是遵循了网络文学《杜拉拉升职记》的故事脉络,但是,毕竟文学与电视剧分属不同的媒介,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在改编的同时对原著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和浓缩。将重点放在了“紧贴社会现实”上,杜拉拉的扮演者——王珞丹在外在形象上更像邻家女孩,她所扮演的杜拉拉没有电影版徐静蕾扮演的杜拉拉华贵与大气,但是却将杜拉拉普通人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相比之下,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更“食人间烟火”,更能够跟普通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而选择在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平衡也是给人们一剂安神良药。因为,在现在社会中,人们往往会因为事业而忽视爱情,但在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中,杜拉拉是一位对事业有追求对爱情也很真诚的女性。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将重点放在了职场的争斗上,在杜拉拉跟玫瑰的斗争中,将玫瑰设计成不择手段的人物,有迎合观众之嫌。

    由于改编自网络文学《杜拉拉升职记》,电视剧版《杜拉拉升职记》获得2010年超高收视,而女主角杜拉拉的扮演者——王珞丹,也凭借着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成为新一代的“收视女王”,所有这些都得益于网络文学的影响。然而,在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中还有很多地方得益于网络文学,诸如,都市白领的情感事件的选取,工作努力奋斗终获得成功的普通人等。

    3.网络文学对网络剧创作的渗透和影响

    2012年3月网络剧版《杜拉拉升职记》的成功拍摄与5月24日起每周二、周四“网络午餐当,职场下午茶”的放映,充分证明网络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具有巨大的艺术创作生命力和艺术价值,同时预示着以《杜拉拉升职记》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具有足够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能够对近期发展起来的以“短小精悍”著称的网络剧产生影响。

    尽管在网络剧《杜拉拉升职记》中,每一集的平均时间是30分钟,而且每一集又分为上下两集,并分开放映,基本将每一次的放映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基本符合了公司白领们的午餐时间、午茶时间的快捷品味。无论是剧情时间的选择,还是放映时间的选择,网络剧版《杜拉拉升职记》都是为白领们量身制作的“午餐伙伴”。

    网络剧版《杜拉拉升职记》的成功拍摄和放映,为网络剧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模式。“逐渐强盛的中国社会,需要多元文化生态与之相匹配,渴望更为广博、辽阔的文学想象与之呼应。文学何为?在焦虑与苦闷、期盼与纷争之际,网络文学的破局,既是时间节点上的偶然,也是历史节点上的必然。”正如网络文学应时而生一样,网络剧改编自网络文学也是“时间节点上的偶然,历史节点上的必然”。从网络版《杜拉拉升职记》开始,人们更多注意了从网络小说中汲取创作的营养。而网络文学的再度发展也会更加的顺畅,正如网络写手孔二狗接受采访时所说的“因为我们踩着地气,接着地气,知道大家的关注点是什么”。正是因为有着“踩着地气,接着地气”的网络文学的支持,网络剧的未来发展前景也很可观。

    三、代结语

    在网络文学与影视创作的互渗和影响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杜拉拉现象。杜拉拉现象的产生为我国日益崛起的公司白领阶层树立了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终获得事业、爱情、婚姻成功的典型。而在这种典型的树立过程中,“杜拉拉”也获得了自身的价值所在,从网络小说、广播剧、话剧、音乐剧、电影、电视以及网络剧等艺术形式的传播过程中,将“杜拉拉”精神发扬光大,并且在“虚无缥缈的创意基础上建立了真实的品牌”,从而形成巨大的社会效应,为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