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物是人非

公子谣言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迷楼 www.shumi.la,最快更新北海无碑最新章节!

    今日上奏之事,自然是围绕户部尚书,皇帝正襟危坐,目光一扫殿前,沉声问道:“司徒爱卿抱病卧床,恐怕是不能胜任户部尚书一职了,众爱卿有何人选?”

    裴尘东脚步一移,就要跨出去,刘衍忙抢在他面前疾步走出队列,躬身行礼道:“启禀父皇,儿臣觉得户部侍郎刘正声,心思缜密,为人本分,从未做过一件错事,户部尚书之位,他当之无愧。⊙,”

    此言一出,朝堂四惊,不少大臣面面相觑,对他举荐的人十分吃惊,毕竟刘正声之前是公开支持庆王的少数大臣之一,难道刘衍心中就没有芥蒂吗?

    就连皇帝也有些诧异地挪动着坐姿,探出半个身子问道:“你再说一遍?谁?”

    “户部侍郎刘正声。”刘衍字字铿锵掷地,有力又清晰。

    “敢问太子殿下,为何推举此人?”有大臣忍不住跳出来问道,不光是他,其实在场许多大臣都深感意外,也很想要知道为什么。

    刘衍回首看着他,故作不解道:“你居然问我为何?我推举刘正声还需要理由吗?他的所为难道你们不是有目共睹吗?刑部尚书的位置他不来做,还有谁能做?”

    说着又转向皇帝,正色道:“父皇,儿臣查过,那刘正声治理户部特别有一套,之前就立下累累功劳,只是他为人低调,没有宣扬出来罢了。”

    与其说是他低调,倒不如说是司徒珏抢了他的功劳,刘衍没有直说出来。大家的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众卿觉得子顺举荐的这个刘正声如何啊?”皇帝虽没有表明态度,但他脸上的神色和说话间甚是欣慰的语气。已经间接说明了,他对刘衍推举的人很满意。

    殿前议论声一片。忽然有人出队列,躬身行礼道:“臣觉得,太子殿下所言甚是,高位向来都是贤者居之,既然刘大人对户部如此了解,不妨一试。”

    刘衍微微侧目看去,见是协办大学士宗挚,忙将他记在心中,因楚沉夏在今日上朝时曾提醒他。那些先跳出来支持殿下的,极有可能是将来愿意站在殿下这一边的。

    随即,刑部尚书陈阙、禁军统领王秦和裴叔东都一一跳出来附和刘衍,紧接着那些之前曾为庆王谋事的大臣也纷纷跟着跳出来。

    皇帝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便将户部尚书一位定了下来,下朝后又将刘衍留了下来。

    屏退旁人后,皇帝由刘衍扶着进了梅林,金梅花季长,有许多枝至今还在开花。皇帝饶有意思地走了一圈,才进入正道。

    “子顺,父皇老了。”皇帝悠悠叹了口气,见刘衍要开口。便抬手制止他,继续道:“朕知道你要说什么,可朕老了是事实。许多老毛病啊,现在都发作了。都是朕年轻时造的孽啊。朕仔细地想了想你当初提出的停战策略,也不是没有道理。百姓过得太苦了,这都是朕的错啊。”

    刘衍忙摇头道:“不,这不是父皇的错,是这个时代的错,是战争使然,百姓才会漂泊伶仃。儿臣知道父皇想要一统天下,万民归一,只是天下残破已久,怕是难以用战争来完成父皇的大业了。”

    “诶……”皇帝轻叹了一声,自嘲道,“朕上了年纪,常常叹气,早些年,朕东征西战的,视人命为草芥,现在老了,格外惜命,这才想起百姓的苦痛来,朕这些年,真的亏欠了万千子民啊。”

    “纵观九州,三十六郡,一百零二县,唯我南宋多数百姓衣食无忧,不用受那颠沛流离之苦。这些都是父皇贤明,造福了泱泱百姓。”刘衍正色道。

    皇帝一听便笑开了,但还是故作不满,责备道:“好了,这又不是上朝,你说的这么严肃做什么?朕只是想和你好好说说话,听听你对这天下的看法。”

    皇帝见他噤声不语,又忍不住道:“你看你,让你好好说话了,你又不说,朕真是拿你没办法啊。”

    “儿臣想去看看母妃。”刘衍忽然岔开话题,皇帝嗔怪地看了他一眼,无奈道:“也罢,去看看你母妃,今日就陪朕和你母妃一块用膳吧,朕都不记得,我们三人一起用膳是在什么时候了。”

    刘衍笑着回忆道:“是我离开金城的前几日,母妃觉得我小小年纪就要去军营生活,心情十分低落,父皇那时便来找母妃,安抚母妃,还与我们一同用了晚膳。”

    “哦?有这回事?朕怎么不记得了?”皇帝听见觉得十分新鲜,努力回想却想不起来。

    “儿臣记得很清楚,那一天,父皇特意命御膳房做了儿臣最喜欢吃的樱桃肉。”刘衍说到这里,整个人便放松了下来,甚至喜道,“自从那日吃过御膳房的樱桃肉,儿臣就一直念念不忘,后来却也没机会吃着了,到现在还惦记小时候的味道呢。”

    皇帝听闻,开怀大笑,连连道:“好,好,好,今日朕就让御膳房再为你做这道菜。”

    高娴妃那时已准备用午膳了,见他父子二人有说有笑地出现在自己面前,不由得大吃一惊,有些怔忡地迎上去行礼,却被皇帝拦下。

    “今日凑巧,朕与子顺来你宫中蹭饭,爱妃不会拒绝我们吧?”皇帝看上去十分开心,高娴妃反应过来,咧嘴一笑,扶过皇帝往里走去,还不忘回头看了一眼刘衍。

    “嗯?这几日已经冷了下来,爱妃的屋子里也太不暖和了。”皇帝瞧见那一盆快要燃尽的炭火,忍不住偏头斥责道,“你们怎么回事?怎么照顾娘娘的,这么冷的天,要是生病了可怎么好?”

    一群人诚惶诚恐,忙跪下请罪道:“陛下恕罪,奴婢知错了。”

    “不是的,陛下,起初是有三盆炭火的,我觉得太热了,才让人移了两盆出去,这天气虽然严寒,但屋子里也不能太温暖,否则出门的时候容易得伤寒。”高娴妃忙挥手,示意那些宫女退下。

    皇帝由她扶着坐下,嗔怪地看了她一眼,十分怜惜地捂着她略微冰凉的手,抬眸看向刘衍道:“子顺,来,坐这里。”

    桌上只有几道菜,而且都是清一色的素菜,皇帝眉心一皱,忍不住问道:“朕记得你从前最爱喝酒吃肉,尤其是酒,餐餐必不可少,怎么现在吃起这些来了?”

    又偏头对身后的陈公公道:“朕让你去御膳房吩咐做的菜,做好了没有?”

    陈公公忙躬身道:“陛下,还差一道樱桃肉,这樱桃肉乃已故御膳司所创,他走之后,御膳房已经没有人会做了。我那时正想回来禀告陛下,有个小宫女忽然自告奋勇,说她会做,我便应了她,再有一会,就该送来了。”

    “哦?既然如此,我们就稍等片刻。”皇帝伸手去拿面前的酒壶,去被高娴妃按住,皇帝不解地看向她。

    她一边从皇帝手中抽离那壶酒,一边解释道:“陛下,这酒是冷的,天气又这么冷,伤到胃了可就不好了,还是拿下去让人热一热的好。”

    不等皇帝答应,她便将酒壶递给了一旁的宫女,柔声叮嘱道:“煮酒的时候记得按例放少许石蜜。”

    “石蜜?”刘衍觉得很奇怪,侧了侧身子问道,“母妃为何要放石蜜,难道放了石蜜的酒味道会更好吗?”

    皇帝也觉得奇怪,侧脸看着她,高娴妃见他二人如此好奇,偏偏卖起了关子,神秘笑道:“到时候你喝过就知道了。”

    “陛下,御膳房的人来了。”陈公公不知什么时候出去的,此刻正从门外进来,身后跟着一个战战兢兢的小宫女。

    她将食盒打开,又把所有菜盘一一摆在桌上,这才垂首退后立于一旁,刘衍见到樱桃肉,目光一亮,不由自主拿起了筷子,正要去夹时,觉得有些不对劲,又顿了顿,将筷子收了回来。

    果然,听高娴妃责怪他道:“你这孩子,你父皇还没动筷子,你就先吃起来了,也太不懂事了。”

    皇帝呵呵笑了两声,并没放在心上,反而轻推玉盘,和善道:“没事的,今日就我们三人,不必拘于礼节,你心心念念了这么久,快吃吧。”

    刘衍倒也不客气,夹起一块肉,大口咬下,肉味一入唇间,刘衍便不住点头,称赞道:“果然很好吃。”

    “赏!”皇帝大笑了一声,偏头对陈公公示意,陈公公应了一声,便将那宫女带了出去,他看着刘衍大口吃肉的模样,忍不住问道:“怎么样?和你小时候吃的一模一样吧?看你,吃得那么快,小心噎着。”

    刘衍将口中的肉吞咽下去后,才道:“肉还是原来的肉,只是这味道却不是小时候的了,未免有些可惜。”

    皇帝脸上的笑容忽然淡了下去,有些失神,高娴妃见状,忙用眼神示意刘衍,见他不看自己,只好轻声斥责道:“你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扫你父皇的兴?”

    刘衍缓缓放下筷子,抬眼看了皇帝一眼,见他眼中竟带了一许哀求之色,实在令人唏嘘,吼口的话便被他这一眼给堵了回去。

    肉还是原来的肉,只是这味道却不是小时候的了。

    这话,并不是刘衍第一个对皇帝说的,早在多年前,勤王与皇帝在春猎到一只兔子,二人将兔子烤了来吃,而在此前皇帝已经对勤王起了诸多疑心。

    勤王想到自己与皇帝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被敌人围困三天三夜,几十人靠吃一只兔肉艰难地活了下来。如今两人吃着这兔肉,心里却有了千百万条沟壑,一时心酸,怆然道:“肉还是原来的肉,只是这味道却不是当初的味道了。”

    (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