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满满的都是阴谋

何时秋风悲画扇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迷楼 www.shumi.la,最快更新宋仕妖娆最新章节!

    谈完正事,蒋芾忽然莫名其妙的提了句,“听说你把官家的鹤山云讨了去?”

    李凤梧心头一颤。

    哎哟卧槽,莫非蒋芾也看上了。

    这可不行的哟!

    笑了笑,刻薄的嘴唇皮笑肉不笑,“是官家恩赐的。”

    蒋芾点头,“鹤山云确实不错。”

    卧槽,这就是明目长大的索要啊,按理说,自己是应该拱手送上的……不过这是按理说,我为什么要按常理出牌?

    装作听不懂,“是很不错。”

    蒋芾也不是小人,笑眯眯的道:“要不转让于某,价银你说了算。”

    若是寻常官吏,怕是求之不得。

    可李凤梧不是寻常人啊,笑得很是无邪,“官家恩赐,不敢有负。”

    蒋芾只好苦笑,心里却忍不住赞了声,是个好官的苗子。

    从枢密院出来,李凤梧直奔秘书监签押房,刚坐下,就看见秘书监丞钱端义走进来,身后的国史院编修两人抱着一大包的书籍。

    李凤梧讶然,“这是要作甚?”

    秘书监丞钱端义笑了笑,“李少监,近些日子公务并不繁忙,且大战初定后,国史编修也已顺利进行中,我等商议过,觉得应该再修补《册府元龟》。”

    册府元龟是宋四大书之一。

    全书共一千卷,分帝王、闰位等三十一部,部下再分门,共有一千一百多门。将历代君臣事迹,自上古至于五代,按照人物阶层身份,分门别类先后排列。

    采择了经史、《国语》、《管子》、《孟子》、《韩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和历代类书、《修文殿御览》,分类编纂。

    用编年体和列传体相结合,共勒成一千一百零四门,门有小序,述其指归。分为帝王、闰位、僭伪、列国君、储宫、宗室、外戚、宰辅、将帅、台省、邦计、宪官、谏诤、词臣、国史、掌礼、学校、刑法、卿监、环卫、铨选、贡举、奉使、内臣、牧守、令长、宫臣、幕府、陪臣、总录、外臣等三十一部。

    部有总序,言其经制。

    历八年成书。

    其中唐、五代史事部分,是《册府元龟》的精华所在。

    这样一部完善的巨著,为何要修补?

    而且以今时秘书监的众人,又哪来的自信修补?

    李凤梧,加上你钱端义,再加上秘书监有大才的其他两位探花梁介和丁时发,就一定比得上编修《册府元龟》的王钦若、杨亿、孙奭等十八人?

    笑话,我可没这个自信。

    你钱端义又哪来的自信?

    李凤梧隐约感觉到了阴谋的味道。

    沉吟着道:“《册府元龟》已是完美之作,何须补修,此时且休要再提。”

    钱端义似乎就是在等李凤梧这句话,闻言立即道:“李少监既如此说,那此事便作罢,不过少监赴任,总得做些政事,国史实录院和著作局不至于尸位素餐。”

    李凤梧讶然,这货是怎么了,就那么想找事找?

    沉吟着道:“钱监丞有何良策?”

    钱端义笑着,一看就是笑里藏刀不怀好意的猥琐样,“下官也无甚良策,不过李少监诗词才情出众,是否可从这方面下手?”

    李凤梧愣了下,难道钱端义这货的打算是编修一部大宋的《诗经》?

    貌似这个事情干得啊。

    《诗经》在先秦成书,在西汉趋于完整。

    这都一千年左右了,这期间还真没有政府主导编纂的诗词类巨制,存在一个巨大的空档。

    也是在后世,才有一个《唐诗三百首》这种小品种书籍。

    而且编修诗词比编修史书简单多了。

    从春秋到盛唐,要编修这期间的诗,貌似六七个人耗费个一年半载就可能完成,这还真是一项简单但却容易出政绩的工作。

    李凤梧仔细端详钱端义,却见钱端义收了笑容,很是正经。

    好像真是只是为了工作一般。

    李凤梧有些犹豫,总感觉钱端义不会这么老实,他可是参知政事钱端礼的弟弟,绝对是赵愭的势力,那会对自己如此配合?

    但是这个阴谋点又在哪里呢?

    思忖片刻,才道:“你们先退下,且容我思考一二,你们也作些准备,待我禀明官家,若官家同意,便可编修一部《诗荟》。”

    钱端义大喜,“如此,便不打扰少监了。”

    看着几人的背影退出签押房,李凤梧总觉这事有点不对劲,但又想不出毛病在哪里。

    怎么看都只是普通工作而已。

    中午时分,随着官家一纸旨意送递秘书监,所有人都震惊了。

    著作郎丁时发迁将作监监丞。

    从七品上的著作郎迁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

    看似升了一级。

    但个中猫腻却大了。

    但秘书监众人却知晓,从少监李凤梧进入秘书监后,著作郎丁时发就和他不对付,如今才任上多久时间,和他不对付的丁时发就被提拨走了。

    这当然不是李凤梧在官家面前美言。

    肯定是李凤梧在官家面前提过,官家青睐李凤梧,才叫和他不合的丁时发迁走。

    不幸中的大幸。

    没变贬职,还升了一级。

    可如此以来,其实很有点得不偿失。

    历来著作郎这个职位,都是很可能要高升的,下一步几乎都是走入三省,比如先前的梁克家。

    如今去了将作监,不知道猴年马月才会回到中枢部门。

    有感于此,秘书监除了秘书监丞钱端义,其余人等顿时如临薄冰,深恐一不小心得罪了李凤梧,被这货在官家面前恶言几句毁了自己的仕途。

    如今秘书监谁不知晓,咱们的少监大人可以无需旨意,直接在垂拱殿求见圣驾。

    俨然已是天子近臣。

    李凤梧心中也很感激,这恐怕真是赵昚为了让自己在秘书监不受掣肘所作出的安排。

    补丁时发著作郎缺的是一个叫王抃的人。

    这是个极其陌生的名字。

    不过他的履历却让秘书监众人信服,就连李凤梧也不得不说,此人当得著作郎。

    王抃原本是国信所一个小吏。

    大战结束后,被魏杞、胡昉挑选入使团,前往边境和金国谈判,表现优异,被魏杞和胡昉多次称赞,官家上心后,便擢升其为著作郎。(未完待续。)